咨询热线:010-67771631

最新资讯

写好企业内部政策是HR进阶的必由之路

2024-05-23



《出勤及假期管理制度》、《员工绩效管理指引》、《员工补贴管理办法》……每个企业都有不少人力资源相关政策,HR正是这些政策的首要撰写者。


不同公司人力资源政策的执行效果却有天壤之别:


  • 有的政策是“貌似有”,比如一些公司制定了《员工职业等级管理办法》,但只有HR知道,管理者和员工都不知道职级是啥玩意。

  • 有些政策惹得公司上上下下怨声载道,比如一些公司规定使用A4纸超过10张都要登记,更有奇葩的是“蹲厕所不能超过5分钟”(这两个偏行政管理,很多公司HR和行政同部门)。

  • 有些政策让员工左右为难,比如一些公司的《内部竞聘管理办法》,写着鼓励人才自由流动主动竞聘,但流程上却要求先由现任上级推荐,实在是考验上级的格局,挑战了人性。

政策写得好不好,非常考验HR的专业能力和文字能力,但这还远远不够。


能够“丝滑”执行的政策才是好政策。这和HR撰写政策时运用的工作方法(不是专业方法),有很大关系。没有这些工作方法,专业就不能转化为专业影响力。


本文简单罗列一些人力资源政策撰写的小经验和工作方法,供读者参考。




01



制定政策就像是制定法律法规

要充分考虑到各个“利益团体”的诉求




  • 通过政策达到特定经营管理目的的人:总经理、高层团队、人力资源部。

  • 使用政策的人:业务总监、经理们

  • 被政策影响的人:政策影响的员工。

  • 行政操作、监督政策执行的人:如人力资源部门、行政部门、审计部门等。

  • 外部相关方:如政府劳动法规部门、税务部门。

  • 另外还有两类比较敏感的人员:

       1、原政策的既得利益人群;

       2、政策改进后利益减少的人群或利益增长最少的人群。




02



政策出台前

要收集关键人群意见




  • 写政策前,要了解各方人员对于现行政策的意见,有哪些问题,哪些问题最重要、是主要矛盾。改进或制定新政策一定要解决目前存在的主要矛盾。不可能每个问题都能同等地解决好。如果要追求面面俱到,必然会削弱解决主要矛盾的力度。

  • 写政策时,首先要着眼于解决问题,而不是解决问题的程序。以“效率优先,兼顾公平”为原则,而不是“公平优先,兼顾效率”。

  • 政策草案出来之后,可以采取重点访谈、小组访谈的方式,收集各方面的意见。

  • 选择谁来提供意见很关键,要选那些意见领袖(Opinion Leader)、敢于发表意见的人以及受到政策影响的人。不要选那些对什么都大大咧咧、什么政策都可以的人。也得注意管理那些“八卦型”“人员的行为(比如把正常的讨论、不同立场的PK上升为公司政治斗争)。

  • 收集意见的过程也是一个得到各“利益团体”承诺的过程:我也参与了政策的制定而不是单纯作为被执行的对象!

  • 收集员工意见时,注意做好期望值管理。管理不好,会使得政策在没出台的时候就已经夭折了。比如,搞得轰轰烈烈,做了30场焦点小组访谈,结果就是把补贴从200元升到了220元。这样的“骚操作”还不如领导拍脑袋直接决策。

  • 有些人,对政策执行可能起不到正向作用,但是他们有足够的负向作用让政策无法执行。这些人也要注意在政策出台前做好必要的沟通。




03



政策要足够简单

降低理解成本、使用成本




  • 要给使用者提供“傻瓜式”的政策。一页纸、两页纸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。如果不能在两页纸内解决,就要反向考虑是否政策范围太大了,或者可以把一些内容当作政策附件。员工能认真看完两页政策就不错了;写出十几页,那是HR自己在跟自己玩。

  • 要注意帮助政策使用者实现“自给自足(Self-Sufficient)”:按照政策,员工与其上级不用找HR就可以参照执行。HR不要成为员工与其上级之间的第三者。

  • 如果政策涉及的领域确实比较复杂,实在无法用几页纸搞定,那就努力实现“管理产品化”。把政策执行转化为一个个场景和相应的工具表单,并不断赋能相关方。




04



关于政策的内容结构与措辞




  • “政策目的”、“适用范围”、“原则”、“政策内容”、“政策执行”,这五部分是一个HR政策文件中必备的内容。“操作表格”在某些政策中要作为附件。“政策目的”、“原则”这两个关键内容在一开始不一定能写明白,很多时候是在撰写中不断改进的。

  • “文章不厌百回改”,要斟酌每个用词,可以找些员工验证性阅读。HR一定要不断提高文字能力,想明白是气体,说明白是液体,写明白才是固体,从气态到液态到固态的转化是需要能量的,是需要HR付出额外努力刻意练习的。


  • 少写那些合法、系统、全面但别人执行不了的规定。这会让HR部门变成令人讨厌的官僚部门。合情合理要适当考虑。

  • 在写政策时,要注意减少“权力性”的表述,比如“监控”、“审核”、“批准”等。更要注意不要把HR部门变成权力部门。一个政策如果规定的是对的,是不需要什么真正的权力部门的(当然在政策发布初期需要沟通赋能,政策执行过程中需要抽查)。




05



别把员工当贼防

员工占点便宜又何妨




  • 企业内部管理如果过于严苛,会严重影响和员工的信任关系,挫伤员工的积极性。

  • 别打着“降本增效”的大旗,在内部管理上过度“拧毛巾”,事无巨细的政策,显得“天衣无缝”,但会有很高的执行成本,更糟糕的是,员工会产生一种被当作“贼”来防范的感觉。

  • 比如,请假制度严苛,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。员工在紧急情况下需要请假时,必须经过HR和领导们的层层审批,还可能会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被驳回。即使是请病假,也被要求尽快提交详尽的医疗证明,这实在是让人感到无奈。

  • 再比如,报销流程繁琐至极,每笔支出锱铢必较。每次打车都要详细记录日期、时间、出发地、目的地、车辆类型、随行人员等信息,而且由于审批流又慢又长,员工可能需要自掏腰包垫资一个季度甚至半年的时间。

  • 还有本文开篇谈到的“A4纸10张都要登记”,“蹲厕所不能超过5分钟”,这些都很奇葩。

  • 员工是公司的根基,不是需要防范的对象,更不是“统治者”管制的“刁民”。公司与员工之间应该是一种信任共赢、相互促进的关系,过度的防范措施只会破坏这种关系,挫伤员工的积极性。让员工占点便宜又何妨呢?




06



人力资源政策的

撰写这个活应该谁来干




  • 让HR中基层撰写吗?由中基层HR提供草案,借此对他们进行发展训练是可以的,但最好还是应该由HR中高层(比如向人力资源一号位汇报的人)来撰写,甚至人力资源一号位亲自执笔(做不到亲自执笔也要深度参与)。

  • 写好人力资源政策,对政策提案人的专业洞察和系统思考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。包括了:

    1、对人力资源的专业理解,比如一些国家强制性的法规、人力资源专业模块知识、外部企业的优秀实践等。

    2、对组织的洞见,比如对公司创始人和高管团队领导风格的理解,对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的理解。否则,出台的政策制度看着没毛病,但“味道”总是不对。

    3、对行业的基本理解,包括了企业所处行业特征、竞争态势等。

    4、基于这些理解,更需要系统思考能力,才能把各种边界约束条件整合考虑。


  • 写好人力资源政策,对政策提案人的横向沟通及影响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。前文谈到了政策出台前要收集、理解和把握各相关方的意见,就需要这些能力作为支撑。

  • 这些挑战决定了,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、撰写这个活无法简单下放。




以上是一些撰写人力资源政策的小经验

希望对各位HR朋友有所帮助!




来源 | 首席组织管 左谦 房晟陶





关注中瑞方胜